阿拉斯加的赴死少年(流浪者顛沛流離,只為亂世中找尋歸宿)

阿拉斯加的赴死少年(流浪者顛沛流離,只為亂世中找尋歸宿)


有時候當我們很笨地執著於某些事情,帶著異想天開的固執,憑著大腦中理想出的樣貌。經歷總是會帶來果實,儘管結局不盡然是最好的樣子。

克里斯身為受過高等教育的準畢業生,背負著家庭背景所給予的物質謊言,拖著沈重壓力蹣跚的走,二十二年來扮演不是自己的自己,為了滿足世俗社會的眼光,也為了滿足克里斯爸媽所最在意的虛榮心。終於在某一天,小鳥會出籠,對於克里斯來說,出籠不僅僅是代表獨立的開始,而是逃離對他而言這個已變得病態的社會,欲往一個沒有人的地方生活,尋找全新的自我。

「對這種事情想得太深是一種錯誤」身為和克里斯一樣的極端之人,往往思考的最後都講究一個最好的答案。遺憾的是關於社會、關於我們身邊的每個人,因為世界太大,我們始終控制不了每一件事的發生,導致對這種事情的解答,通常只會以沒有解答收場,所以他感到痛苦,所以他選擇跑向荒蕪。

這一路上所遇到的人們都無法理解克里斯這個沒有任何狩獵經驗少年的所作所為,又為什麼是選擇阿拉斯加?為何會對於這件事如此固執、如此極端呢?也許在克里斯的家人選擇對他埋下謊言的同時,他已經對這世界的所有人失去信心,同時從那刻開始,克里斯只相信他自己,以至於如此激烈的決定,到底是為了逃避,還是更多的是反抗?抑或是想證明些什麼?

「只有你學會原諒,你才能去愛。只有你去愛了,上帝的光芒才會閃耀在你身上」要說有那麼一個人,在隱約之間稍稍打破了克里斯一直以來的一意孤行,那非榮這位七旬老翁莫屬了。父母常常對著兒女苦口婆心,以過來人的口吻希望我們能夠謹記的話語也一口倒盡,但忠言往往逆耳,能聽進去的又能夠有多少呢?我們依舊只相信著自己。老一輩的人不一定是對的,但倒著實比我們多領略幾十年的歲月,他們不一定是對的,但確實是能於他們身上尋到某些歲月沖刷下閃耀著智慧光芒的痕跡,值得年輕一輩細細聆聽收藏。

二十歲,是正值血氣方剛、但仍需要學習的年紀。電影裡頭拍出克里斯的聰明自信、因克服了社會枷鎖而自滿驕傲,嘗試說服老翁榮跟著他一同到外頭看看世界,而非黏著屁股一動也不動。但是關於人生的選擇,每個人有著各自的藍圖,有些人喜好平凡穩定、其餘則喜歡新鮮刺激。當遇上與自己的選擇相異的人,接受他們的故事,同時忠於自己的抉擇。「是不是當克里斯放下對他人、對社會的極端追求,或許就不會那麼痛苦了?是不是當他理解月亮的陰晴圓缺,套用在複雜的世物上更顯得不完美,或許就能更懂得如何取捨自己手上所擁有的當下?例如那些被遺棄的紙鈔、固執的自己。」但可惜接下來的故事,我們永遠都沒辦法知道了。

“ Happiness is only real when shared.”(快樂必須與他人分享才能真實存在)在阿拉斯加神奇巴士上的最後一天,先前誤食的克里斯在彌留之際,寫下了在人生最後一場旅程中對生命的告解與領悟。從這段回頭來看他一開始所下的決定或許顯得有些諷刺,但事實上克里斯在一開始選擇離群索居到阿拉斯加的荒野,即是在人追求自身與自然環境相互的連結,並伴隨內心更藉由書籍來獲得前所未有的滿足。在達到心靈上所追尋的新境界時,讓自我感受到成長的喜悅,但當喜悅無人分享,同時是件無比孤獨的事,在真正經歷過孤獨的人才能明白,世上所有事物最完整的關係都來自於兩者間的交流和互動。

《阿拉斯加之死》將故事分成四章節,從年少至成人,最後回歸至最親近的家人,對於克里斯最後閉上眼前所浮現的父親和母親這幕,隱隱地在親子間的關係留下輕輕的刻畫。人生的意義,過程中的漂泊與擺盪,最終欲落地生根的歸宿在何處呢?你又像克里斯一樣去追尋了嗎?

文編/吳葳葳 美編/ 江宜憲 圖片來源/網路

返回TCNEWS VOL.40看更多精彩內容

TCNEWS線上電子雜誌(線上瀏覽E-Magaz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