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飛的魚—探索織福的質感


「魚不會飛,但想像力能帶他飛翔。」由尤政平副教授及蔡禮如副教授所領導的越南織福志工隊,在越南平陽省真富華孤兒院已有四次的服務經驗,以梭織技藝教學為服務核心,培養院童個人處事的能力、美學基礎及觀察微觀事務的能力,並創作出帶有自己靈魂的作品。

且在每一次結束志工服務後,將育幼院院童的作品帶回織品系,經過整理及整燙後,將作品結合文字在朝橒樓一樓展出,目的在於傳達服務初衷,並將孩子們辛苦完成的作品,展示給更多人欣賞。

▲織品系朝橒樓展區—會飛的魚

這次他們帶著重大的任務回臺灣,準備在今年暑假與院童到胡志明市舉辦為期一至兩週的成果展。透過展出的作品,看見孩子在創作裡尋找自己、瞭解自己的樣貌,也期望透過展覽,使他們明白自己獨一無二暨無可撼動的存在價值。

▲遍地磚瓦與紗球及越南水上木偶

由遍地磚瓦與紗球,結合越南當地特色的水上木偶,引導觀展者走進展場。展區內充斥著越南古色古香的風情,低矮的展台上擺放咖啡杯、紅包等裝飾搭配手捻的紗線;座椅上則擺放越南的漫畫,簡單的陳設卻讓人快速融入展覽。輕柔的音樂,搭配服務相片的投影,彷彿走入策展者的世界裡。

▲展台擺設

▲作品《會飛的魚》

▲廢墟感的展區一角

若仔細觀察,便會在角落發現策展者的巧思:生鏽的長竿及木頭,掛上以褐色為基底灰綠色長布,搭配磚瓦、歪倒的水龍頭,營造出廢墟的感覺;另一角則是在孩子們織的布料上,擺放著 60 年代的電視機和復古的椅凳,營造越南生活的日常,配上照片牆放映回憶,時光倒轉停留成永恆。

▲越南生活的日常及照片牆

 

展覽的文字,以海洋為主題,在每一個展區設立不同主題。

▲拼貼區

拼貼區裡,從詳細的行程表,到團員的心得,充滿著團隊成員對志工的體悟。「慢慢游比較快」可以看出越南生活的緩慢及團員心態上的轉折;「小丑魚與珊瑚礁」寫下團員及院童,團員內部情感上的連結,默契在無形間加深,「紀律之外能看見很多包容」讓團隊堅不可摧。就這樣,一段段文字一張張照片拼湊出志工團的生活。

▲討論牆

討論牆上,整張白報紙貼了滿滿的便利貼,中文及越南文交錯,上頭貼滿孩子們對未來舉辦展覽的期待及承諾。

▲手捻紗線

「海底總動員」詳細介紹志工團團員,在團隊裡所扮演的角色。

「青蛙王子」以童話故事為底蘊,帶出世界上的每個人都像青蛙,會自卑、會害怕,但只要真誠接納自己的獨特、有自信的抬頭挺胸,每隻青蛙都能擁有成為王子的力量,寫滿對院童的期望,希望他們不要害怕勇敢逐夢。

「河面的光」寫著在越南生活,或許是沒有霓虹燈的璀璨,沒有相對台灣的繁華,但在他們純粹自然的環境中,他們可以打開五感,探索這個世界,探索生命的質感,就能找到屬於自己看待世界的眼光,「人的質感」自然就會到位。

「會飛的魚」正是貫串展覽的一大主軸,描述在孤兒院的孩子們除了上學外,鮮少離開院區,對院外的世界有著天馬行空的想像力。而創作是一片寬闊的海洋,擁有無邊無盡的包容。在包容底下,可以整繞喜歡的經紗,在一道道的緯紗中嘗試不同顏色、材質與樣貌的可能。在過程裡瞭解自己,遇見自己。

▲紗球—山、海洋、雲朵(由左至右)

編輯/張婕妤 方秀安 美編/俞芷儒 圖片來源/洪寶格

返回TCNEWS VOL.34看更多精彩內容
TCNEWS線上電子雜誌(線上瀏覽E-Magaz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