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輪轉不歇的肢體中仍然心定(雲門舞集最新舞作《定光》)

在輪轉不歇的肢體中仍然心定 雲門舞集最新舞作《定光》


明淨敞亮的舞台空間,藉由鏡面反光營造出樹林透出的陽光,蟲鳴鳥叫、小溪流動聲在舞台上此起彼落,12位舞者共同透過肢體與聲音組成的演出《定光》。定光一詞的產生,最早是由燃燈佛的別名錠光做為發想,因出生時大放光明故得此名。疫情影響讓創作者鄭宗龍更往內探索心靈的質樸。「定」是共同凝聚、在一起的樣子;「光」則代表著希望與溫暖。

「有沒有可能,讓舞者用身體經歷山?」鄭宗龍在創作過程中,想像大自然的形狀能夠帶給身體更多突破與嘗試。陡峭的山、崎嶇的坡,以及樹根與泥塊的質量,每一步的踩踏皆化為感官記憶點,再藉由身體擺動對舞蹈進行嶄新的詮釋。演出中舞者讓自然流進體內,使其渾然成為舞蹈其中的一部分。不規律的節奏但卻精準的走位表現出個體與群體間的交互流動,時而凝聚時而散開。在這群動態肢體中感受一股安定平靜的力量,表現出自然界中蘊含豐富生命的循環,投身於萬物中生生不息。

曾被形容「充滿靈性」的旅美作曲家張玹擔任人聲創作,雖然沒有特別明確界定這些聲音,但他將舞者當作樂器,利用口技來創造出近似天然環境的效果音;胸腔、腹部、背部及全身拍打建立出不同的音頻節奏,而其能夠引發觀眾過去的所見所聞,如森林中的聲音、布農族特有的八部合音、舒緩情緒時的冥想音樂、西方教堂的聖歌⋯等。同時表演中也加入了台語元素,把台語文字順著旋律的音符放進去,縱使沒有過多的意義,但觀眾聽起來卻感到熟悉。

「在無常中影子跟黑暗裡有光、在動作裡面有靜;我們可以待在煩惱中而不亂,是否能定在不定中,在聲音與視覺輪轉不歇的肢體中仍然心定。」是張玹與鄭宗龍希望在此作中達到的境界。舞者的肢體和聲音在不同時機各有強弱,有時候舞者發出的聲音比肢體多一些,有時候呈現出來的肢體又比聲音多一點,時常現在是合在一起的,好像可以發光,但下一刻馬上又暗了下來。

享受在肢體與聲音交織出的舞台上,更多蘊藏的是自然之間的情感流動。越純粹的事物,則越容易觸動到每個人過往對自然的生命經驗。回到童年,對自然的印象也漸漸浮現,筆者於舞者聚集在一塊舞動時,聯想到生長在路邊的小草,沒有特別目的,簡單地乘著風舞動。能夠在定光裡,找到聲音及身體與情感深刻緊密的連結,沉浸在當下最質樸純淨的片刻,發出那些內斂且安穩的光芒。

編輯/黃珮瑜 美編/游書寧 圖片來源/ 網路

返回TCNEWS VOL. 40看更多精彩內容

TCNEWS線上電子雜誌(線上瀏覽E-Magaz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