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對山的印象是什麼呢?是巍然屹立?還是生意盎然?是否曾想過紙也能造山呢?北美館空間計劃—「崎」以紙為主要元素,顛覆以往人們對紙輕薄、脆弱的印象,重塑人們對山的看法。紙材來自自然界也是人造物,透過不同顏色、材質的紙,以多樣的手法化沈重為輕盈,重新定義人們的「視」界觀。崎,由「山」、「奇」兩字組成,邀請觀展者透過「紙」引踏入山中的奇幻旅程。
不同於以往展覽的封閉空間,位於臺北市立美術館三樓3C迴廊的ㄇ型場地使觀展者踏入美術館時,抬頭望便能感受到展覽的神秘氣息。一踏入展場,左右兩座以紙打造的山為展覽拉開序幕。作品利用了異材質紙材的摺痕,將其相互交疊、不規則的排列,彷彿看到河水流過山脈。作品下方撕成塊狀的水墨紋紙材,層層堆疊,形成了河谷兩岸的岩壁。添加亮粉的褐色顏料因反射了展場的燈光閃爍,不均勻地分布在作品表面,完美呈現了山壁被陽光照耀時的樣貌。再向前幾步,層巒疊嶂的山脈依偎著牆,紙材的薄透和光線結合下,通透的外觀若虛若實,宛若走入夢境一般。一轉眼,巨石漂浮於空中,隨著氣流輕輕晃動。走近巨石,仔細端倪那逼真的作品線條,紙因透過壓、撕、塑等手法,生動地呈現岩石的樣貌。超越了以往欣賞作品,人們習慣從正面欣賞的習慣,能夠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每個不同的角度搭配燈光,都能夠強烈地感受到作品意念。
特別的展場空間,彷彿將展覽分為三個階段。沿著牆壁連綿起伏的山脈作品如引路人般,帶著觀眾一步步地探索。在山脈中,看到幾個高樓般的白色長方體樹立於其中,令人聯想到台北盆地周圍,因人口密度過高,不得不建於山上的住宅區,這是第一個階段。走過轉角,看到懸掛於空中的巨石,讓人產生進入夢境的錯覺。山,崩解為岩石漂浮在半空中,完全改變了山以往拔地而起的形象。此時此刻的山被賦予更多的生命力,能夠像鳥兒一般自由翱翔天際,這是第二個階段。再走過一個轉角,原本豎立於地的山脈,竟倒掛於空中,此時此刻彷彿走進入了山的世界。人們總是將自身的意念寄託於山,或是試著從山中找到意念。我們可曾思考過,褪去植物、動物後的山會是什麼樣貌呢?山又是如何看待我們的呢?從展覽一開始還能在作品中找到人類的痕跡,到最後的作品完全顛覆人們的印象。我們生長於全世界高山最密集的臺灣,早已習慣與山共存的環境,但我們真的瞭解山嗎?是否,山在看似堅毅的外表下,也有著不亞於人類的生命力呢?
這是一場無論你在展場中的任何一處,甚至是展場外,都能夠感受到展覽意念、欣賞作品的展覽。在參展時,建議大家不妨嘗試走向作品背後或是繞繞作品,也可以以遠、近不同的距離凝望作品。最後參觀完別急著離開,走到展場對面的平台,回頭再望望展覽,都能夠發現屬於自己的「紙」引喔!
編輯:王舒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