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中之我:Ann Demeulemeester的詩意凝視-在布料與陰影交織之間,服裝成為誠實與孤獨的容器,從不妥協。

鏡中之我:Ann Demeulemeester的詩意凝視-在布料與陰影交織之間,服裝成為誠實與孤獨的容器,從不妥協。


當外貌成為焦點,誠實面對自己反而成了一種稀缺的勇氣。然而對 Ann Demeulemeester 而言,服裝不再只是包覆身體的外衣,更是一種內在凝視的方式。她以詩意的黑、柔軟的剪裁與不對稱的輪廓,引領人們在穿著之中,回到那個最真實的自己。

服裝是一面鏡子,也是靈魂的語言

當多數設計師忙於迎合潮流、擁抱喧囂,Ann Demeulemeester 卻選擇與沉默為伍。她的設計如詩,不求討好,卻直指人心。對她而言,服裝不是用來遮掩真相,而是一面鏡子,映照出穿著者最真實的模樣。

生於1959年的比利時,Ann 是安特衛普六君子之一,但她的作品始終獨樹一幟。受到法國詩人波特萊爾與搖滾詩人 Patti Smith 的深刻影響,她將詩意、浪漫與黑暗融合為一種靈魂的風格。黑與白、光與影、剛與柔,在她的布料中交織,呈現出自我凝視時的複雜層次與矛盾情緒。

在沉靜中抵抗,在衣角織入信念

Ann 的服裝沒有大聲的宣言,卻處處流露態度。她的設計鬆垮、層疊、不對稱,刻意避開所有「合身」與「修飾曲線」的語言,衣服不再是塑造形象的工具,而是容納靈魂的空間。自 1985 年創立個人品牌以來,她始終堅持讓服裝回應內在,即使在 2013 年卸下創意總監職位後,她的精神仍深深縫在每一寸布料裡。

「我總想把自己的一部分放進設計裡,因為我真正感興趣的,是能夠注入靈魂的服裝。」她曾如此說過。

黑,不是冷漠,而是容納萬物的顏色

許多人將她歸類為「哥德式美學」,但那只是表象。1990 年代中期,她以大量黑色、鬆垮剪裁與詩性搭配,塑造出獨有風格。黑色,在她手中,是一種沉澱後的坦白。她說:「黑色有一種無聲的力量,它可以包含一切,卻不強迫任何人接受。」這種自由與尊重,讓穿著者自己定義自己,而不是被定義。

在鏡中相遇,在衣服裡成為自己

Ann Demeulemeester 的作品,最終不是給目光的,而是給心的。當我們站在鏡子前,脫下社會賦予的角色、標籤與期待,剩下的是誰?她的服裝從不試圖給答案,卻提供了一個容器,藉此讓我們學會凝視自己、擁抱自己,然後,靜靜地成為自己。

在布料之間,她縫進的是一種自由的可能。真正的風格,不在於穿了什麼,而在於是否能夠誠實地凝視自己。

圖片來源:google
                                           文編:陳芊羽

TCNEWS VOL.58更多精彩內容

TCNEWS VOL.58完整版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