織品設計組畢業展覽得獎者的專訪,得獎人為梭織組黃華菁、針織組邱陸姍、印染組李思平分別分享了他們的創作理念,靈感來遠,以及背後的意義,以下就是織品設計組畢業展得獎者的專訪。
Inner Peace 黃華菁
靈感來源
創作者黃華菁在過去的一年中,接連經歷了兩位親人的離逝,因而開始思考生命的價值與延續,創作的同時也不斷地去思索死亡與生命對於本身的真正意涵。
設計理念
以植物吸收養分至完全枯萎的生命歷程,作為此次設計的靈感,並將此過程分為三個階段來呈現:第一階段為葉子吸收養分,葉脈顯現膨潤飽滿,以橄欖綠為主色調,且以淺綠、黃綠色做搭配;第二階段開始漸漸失去養分,葉子邊緣出現微枯泛黃,以黃綠色為主,並搭配芥末黃、橙褐色做出漸層的效果;第三階段葉子則完全枯萎,以深褐色為主,搭配深棗紅、濁色調。
創作的發想和實際製作時的困難
在製作時為了呈現葉子枯萎後的捲曲皺褶,黃華菁使用了許多彈性線,雖然如願得出理想中的皺褶效果,但有很多次延伸度沒有控制好,導致整塊布皺縮得太劇烈,變得非常小一塊,但也因為這部分的小瑕疵,成為之後延伸創作的轉機。
It's okay to be in blue 邱陸姍
靈感來源
人們總想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呈現給別人看,無論是正面的、積極的,任何所有好的部分,漸漸地習慣將所有負面的、沒自信的,或是覺得不夠好的自己隱藏起來。不論是好的你,又或是不好的你,都是組成「你」的重要元素,種種不同的情緒和心態都應該被重視和珍藏,想將如此抽象的情感一齊融入作品中。
創作的發想和實際製作時的困難
獨自完成大型裝置藝術是一個困難度極高的挑戰,因為要設計的不僅是布面本身,同時必須思考如何製成可翻動的書本,構思該以何種方式呈現,種種的過程需要無比的耐心和細心才得以堅持下去。製作時邱睦珊也曾因遭遇困難,而有放棄的念頭,但想到此生可能只此機會,能將心中最真實的情緒呈現在作品上,無疑是對自己最有意義的一件事,於是就抱持著這樣的理念勇往直前,努力完成作品。
設計理念
Blue,除了和憂鬱的心情有所連結,對邱睦珊而言更蘊藏著所有在心底的秘密及情緒,希望能透過作品讓人感受到溫暖並產生共鳴,重新思考自己的藍色地帶是什麼,勇敢地擁抱屬於自己的藍色。
作品整體以溫暖帶點微霧感的色彩呈現,擺脫一般人覺得憂愁就該是藍色的想法,透過相對飽和的色彩,讓整體變化更多元且活潑。由於設計以圖像為主,以圓編針織機的雙面提花、搭配數位印花,並加入異材質的拼貼,讓每一塊布(頁面)的質感與文字故事內容更能相互呼應。
綠色方舟 李思平
靈感來源
創作者本身是登山社的社員,在大學四年之間參加了許多與大自然相關的活動,例如溯溪、攀岩,當然還有登山。這些大自然的景象以及活動的經驗促使李思平想要替這些野外活動設計一系列實用又好看的服裝以及配件。
設計理念
此次設計的衣服、包包最主要的功能是攜帶方便、並且具有輕量化的性能。布料擁有防潑水、吸濕、排汗的特性,才能符合野外活動的需求。作品其中一款胸前小包,主要希望能夠讓使用者擺放隨時會用到的物品,如:地圖、指北針、紀錄用的小冊子還有手機。另外李思平在布料上塗抹些許的螢光劑,也是從希望在黑暗中也能看見的構想所產生的設計。透過本身的經驗去思考設計款式的方向,是李思平的設計理念。
創作的發想和實際製作時的困難
最困難的過程在於找到合適的布料,所幸創作者請到了之前實習的布料工廠幫忙,與他們成為合作關係,順利解決此一困難。在製作防水外套時也是一大挑戰。設計的外套應該是要具有防水性能的,但是一針一線織出來的外套卻有針孔,因此李思平在車線中添加防水膠來彌補空間,以防滲水。另外在構想設計款式時利用了電腦花色模擬的技術,在設計服裝的當下較不會有跟想像中的設計有出入。在製作過程中遇到困難在所難免,但李思平成功利用現有資源,將作品完美呈現。
文編/黃盈穎 譚羽庭 陳筠 美編/林艾群 圖片提供/受訪者
TCNEWS 線上電子雜誌 (線上瀏覽 E-Magazine)
[fb_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