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設計力解密


[ 戰火重生下的設計師 ]

近期許多新生代的旅英臺籍設計師, 如詹朴、古又文等人在時尚界嶄露頭角, 展現亞洲設計人才的實力。然而,仔細觀察每年時裝秀便能發現日本設計師早在 80 年代已開始活躍於國際舞台上,更屢次登上巴黎時裝週。究竟日本是在怎樣的時代背景及社會文化之下孕育出這些風格強烈的設計師呢? 

「1885・1945」

「時勢造就英雄」就日本而言,有兩大重要的歷史時刻促使了時尚的日後發展: 1885 年黑船事件迫使日本幕府開國,無形的高牆倒下並與國際接軌,促使西式剪裁得以融入傳統的日本社會; 1945 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的八月酷暑下,美軍在廣島和長崎各別投下原子彈。戰火摧殘,人民處於破損的社會、家庭當中。在如此動蕩時代下生長的日本國民,淬煉出多元的融合文化與不凡的藝術成就。

「DC Brand」

70 年代相繼展露頭角的日本設計師,舉凡:高田賢三、三宅一生、川久保玲、山本耀司等,皆散發獨樹一格的風範。此外, 在 1980 年代泡沫經濟的影響下,民眾紛紛將金錢投注於保值的名牌服飾,因而掀起一波「設 計 師 特 色 品 牌」風潮(Designer Characters’Brand/ DC Brand),透過個性鮮明的品牌展現自我意識的高漲也造就了上述設計師品牌的興起。

 

川久保玲 — 顛覆性的不對稱剪裁, 引領時尚

    川久保玲生於1942年二戰末年的東京, 是時尚圈罕見非服裝科班出身的設計師, 1969 年成立品牌 Commes des Garçons 取自法文「像個男孩」之意。不斷追尋設計的革新與突破,其顛覆性的不對稱剪裁引領時尚界省思探索; 1982 年的乞丐裝系列震驚全球,將黑色針織衫剪出大小不一的破洞,宛若瑞士起司般的外觀; 1997 年打造出不符合人體線條的駝背裝再次驚艷時尚界。川久保玲的前衛表現雖遭評論家批為「廣島原爆服」、「精神病服裝」,卻也讓觀者重新思考時尚的定義與常理的判斷。

 

山本耀司 — Y 式美學,中性魅力

    山本耀司於1943年二戰後的日本出生。單親的他看著母親獨力持家的背影,萌生「為女性設計男裝廓形」的設計初衷。山本認為女性的性感美豔並非來自裸露的肌膚或是身體線條的展現,而是展現獨立且擁有自我意識的自信美,是超越男女性別的「中性魅力」。喜愛黑色的山本,運用彩度不同的黑色布料,以立體剪裁、抓皺、層疊等巧思包覆女性身軀,融合日本傳統美學與巴黎洗鍊時尚,打造Y式美學。

 

三宅一生 — 服裝建築師

    1938年出生於廣島,為二戰原子爆彈之下的受害者。戰後,廣島設立的和平紀念公園中的建築雕塑撫慰了三宅的心,同時造就其立體感強烈的設計風格。對衣物皺摺著迷, 促使其思考「如何讓衣服皺了也好看」,經過不斷的研發試驗,終於在 1993 年成功推出皺摺不會變形也不需熨燙的 「PLEATS PLEASE」系列。1999 年接續的 A-POC(A Piece of Cloth)概念、深受市場喜愛的包款品牌「BAO BAO」及摺紙概念的 132.5 系列,再次展現三宅一生中西合璧的創作,對於布料的掌握度極高且打造空間感,成為名符其實的「服裝建築師」,而旗下品牌特色的皺褶技術就算歷經藤原大及宮前義接手設計總監,在每一季的系列中依舊能看到品牌不斷嘗試不同型態的工藝表現。


更多TCNEWs VOL. 21 精彩內容

TCNEWs VOL. 21 線上電子雜誌 (線上瀏覽 E-Magazine) 

 

 

[fb_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