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抱大地,一起孵日子、織生活—山的另一邊!來自台東的原時尚—阿布斯布農傳統服飾工作室

擁抱大地,一起孵日子、織生活—山的另一邊!來自台東的原時尚—阿布斯布農傳統服飾工作室


阿布斯布農傳統服飾工作室位於台東縣鹿野鄉桃源村,由布農族的阿布斯老師製作及設計產品。工作室除了有販售布農族傳統服飾還有結合創新與傳統的飾品、包包等,也有苧麻採收、織布的體驗課程。在工作室內可以看到大大小小的織布機台、色彩繽紛的苧麻、形形色色的商品,幾乎全部的東西都是以苧麻為原料,在經過阿布斯老師的巧手,有了各自不同的樣貌。
『沒有苧麻、就沒有布農族的織物。』阿布斯老師這樣說到。苧麻纖維的應用可以說是與布農族的生活息息相關,從身上穿的衣服到日常生活用的網袋、打獵做陷阱用的繩子,都是以苧麻為原料。時至今日,阿布斯老師也開始嘗試開發不同的苧麻纖維應用,像是將苧麻軟化成紙漿的型態,可以利用不同的厚薄度去開發商品,例如日常生活中可以用的收納盒、飾品盒等。

工作室在今年也參與了臺東國際青年工藝設計營暨競賽。在這次的活動中,來自不同領域設計系的學生在工作室待了10天,從苧麻的採集、後整理加工、設計到製作,完整的參與以自然素材出發的設計活動。在過程中,除了幫助大家瞭解自然素材,更是讓人體會手作工藝的不容易。不管最後的作品是否完美,這10天裡學習到的知識以及體驗才是最重要的。阿布斯老師也提到,在這個網路發達的時代,人們習慣了網路的虛擬世界,當我們透過雙手實際觸摸到不同的自然素材,才意識到我們所生長的環境,其實有這麼多的素材可以使用、創作。自然素材的創作不同於電腦繪圖,必須累積更扎實的工藝才有能力去創作自己的作品,更能仔細感受自然素材的不同特性。

工作室今年也參與了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與東協手工業推廣與發展協會聯合策劃的『紡織學-台灣東協纖維工藝線上交流合創計畫』。雙方推薦優秀的設計師與工藝社區,形成「臺灣設計師搭檔東協國家工藝社區」、「臺灣工藝社區搭檔東協設計師」兩種合創組合,以纖維工藝進行跨文化對話交流。阿布斯老師分享與印尼設計師Myra Widiono合作的過程中,需要多花心思去思考如何與印尼的天然染結合,同時也意外發現兩種文化在編織技法上都有菱形圖紋,但各代表不同的意思。在印尼原住民文化代表凝聚族人的意思,對印尼原住民文化來說意義重大,而在布農族文化中,則是百步蛇精神的代表,傳說布農族祖先與百步蛇的對立,直到立下和平誓約,約定好菱形圖紋是友好的象徵。看到作品『Rhythm on ramie』 設計圖時,阿布斯老師也非常意外這看似簡單的平織技法,在印尼和台灣卻是完全不同,為此阿布斯老師費了好大的心力才完成作品。兩種不同的文化,在織物上結合成全新的樣貌。看到對織物工藝在世界各地角落有著不一樣的發展,並跨越距離、語言障礙彼此合作、交流,這令他非常感動。

在未來,阿布斯老師會繼續為保存布農族傳統織物文化、苧麻纖維應用努力,希望在未來布農族的孩子可以將文化繼續傳承。他也非常歡迎喜愛纖維的人們學習苧麻纖維的後整理加工、應用等,希望透過更多人將苧麻以不同的樣貌展現。在阿布斯老師身上,從傳統文化保存出發到傳承、開發,都能感受到他對布農族織品文化、苧麻纖維的熱愛。未來也期待更多人可以加入老師的行列,一同認識布農族傳統服飾文化及苧麻。到臺東玩時,到阿布斯布農傳統服飾工作室走走吧!

文編:王舒緣

TCNEWS VOL.45更多精彩內容
TCNEWS VOL.45完整版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