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畫世界的聊齋誌異-張徐展藝術動畫短片專題放映

動畫世界的聊齋誌異—張徐展藝術動畫短片專題放映


張徐展,藝術家、實驗動畫導演。以奇異、怪誕的影像風格,融合紙紮、手繪等多種媒材創作,主題多取材自日常生活經驗以及亞洲的民間傳說故事,發展出獨樹一幟的系列作品。2018年以作品《Si So Mi》入圍第55屆金馬獎最佳動畫短片,隔年獲頒世界四大動畫影展之一《薩格勒布國際動畫影展》評審特別提及獎,在2022年更是以《熱帶複眼》榮獲了第59屆金馬獎最佳動畫短片。讓我們一起認識這位風靡動畫界的藝術家吧!

在張徐展的作品中,帶點神秘感的紙紮偶造型、角色重複性的動作,搭配詭譎氛圍的音樂,宛如帶領觀眾進入了另一個世界。張徐展表示,在印尼駐村的經驗中,他發現亞洲的民間傳說故事有著相似的系統,因此選擇了鼠鹿過河作為《熱帶複眼》的故事題材,角色的造型設計上則是結合了台灣民間的藝陣文化。從故事題材到角色造型、場景設計都可以看到豐富的民間文化元素在張徐展的巧手下彼此融合,使這些來自亞洲各地的文化元素擁有了嶄新的樣貌。 從《熱帶複眼》的電影海報和預告中就可以感受到奇異、怪誕的氛圍,而動畫中的人偶、場景更是利用紙紮技術完成,奇特的造型成功吸引了觀眾的目光,熟悉的藝陣、鑼鼓聲、民間傳說故事的敘事手法,帶領著觀眾快速地沈浸在故事中。若仔細觀察角色外觀的變化、場景的設計還能發現導演藏了許多細節在其中,等著觀眾去發現。

在科技進步的資訊時代,動畫片的水準也在這股潮流中以飛快的速度成長,從畫質、構圖到特效等角度,在知名動畫片商迪士尼、吉卜力等工作室每年的新作品中都能看的出來,動畫片的追隨者也早已從兒童市場迅速擴展到成年人市場。而其中值得令人思考的是,在拍攝設備與後製技巧純熟的現代,真人電影的水準也不斷地提高,這樣的轉變是否會對動畫片帶來影響呢?從表演的角度看,真人電影須透過演員的演技展現,而動畫片則需要動畫師精細安排畫筆下角色的一顰一笑,才能夠將電影故事傳達給觀眾。兩者各有優缺點及技術上需要克服的部分,不同的故事劇本,要以何種方式去呈現,相信也是電影人們不斷在探索的。此次專題放映中的《Si So Mi》、《熱帶複眼》採用了電影史上最簡單的停格動畫方式拍攝,捨棄了現今華麗繁複的拍攝、後製技巧,由紙紮技藝構成的畫面,以簡單的拍攝手法使觀眾擁有不同於以往的觀影感受。在張徐展的作品中,看見了動畫片不同於以往的樣貌,除了帶領觀眾們和藝術家一起探討存在的腐朽,以及那從未結束的狂歡與寂寞之外,同時細細品味屬於動畫片獨有的風格,邀請各位影迷們一同尋找與感受~

觀影資訊:
張徐展藝術動畫短片專題放映
放映順序:
1.#熱帶複眼 Compound Eyes of Tropical
2.Si So Mi
3.影像日誌no.1-no.19 Animation daily series no.1-no.19
4.陰極射線管的神祕儀式 Ritual of Cathode Ray Tube
誠品電影院獨家播映,四部短片聯映不單賣,統一票價150元

文編:王舒緣

TCNEWS VOL.49更多精彩內容

TCNEWS VOL.49完整版下載